葡萄牙移民語言問題別著急,洲際小編來祝您一臂之力。移民葡萄牙的項目一直十分火爆,有不少申請者擔心因為語言問題拿不到永居權或者因為語言不通會影響在葡萄牙的生活。其實,大家完全不用擔心語言問題。因為在葡萄牙投資移民的過程中對于語言是沒有任何要求的;其次,在葡萄牙當地有很多語言中心,慢慢來沒問題的。
接受正常的基礎教育是每個孩子成長較基本的要求,培養孩子成為報效祖籍國和當地社會的有用人才,是我們每個海外華人家長的職責。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事務越來越頻繁,產生的摩擦也隨之增加,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學貫中西的人才,為兩國各領域合作交往和共同發展做貢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華人家長重視子女教育,愿意花較大的代價讓孩子接受較好的教育,目的就是使孩子在未來社會的大舞臺里有足夠的知識發揮,教育投資成為大多數家長們共同的追求。當然,我們僑胞當中,還有少部分僑胞對子女教育沒有引起重視,忙于生意、注重眼前物質利益,對孩子放任自流,從而使孩子錯過學習的大好時光,子女長大后,只能成為像父輩一樣成為三百店里的專職員工。
華人子女教育的分水嶺
我們常常發現華人孩子有一道分水嶺,在成長過程,孩子從朦朧狀態,進入自我認知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民族認同感。這個年齡段大約在孩子10歲左右確立的,也就是華人孩子用什么語言思考問題、做夢、習慣表達的階段。低于這個年齡段,有的孩子用葡語考慮問題,高于這個年齡段,有的孩子則以漢語思考問題,我們把它簡稱為教育分水嶺。
大多數孩子在10歲以前,來到葡萄牙或出生在葡萄牙,這些孩子在葡萄牙接受教育和生活過程中,會自然而然被葡萄牙同化了。他們用葡語思維、表達,接受葡萄牙人的生活習慣,按照葡萄牙人的行為習慣去做事,處理事情,成了華人儀表,葡人性格的香蕉人。當然,這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互相轉換。
香蕉人除了會在家里說少量的普通話之外,其他時間都是被葡萄牙人包圍著,人的思維概念和生活習慣完全葡萄牙化,除了像中國人的外形之外,對中國的概念完全淡化了,他們常常認為自己是葡萄牙人,說父母是中國人,把葡萄牙看成自己其中報效的祖國。逐漸融化在葡萄牙社會里,缺乏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把中國叫做外國,把葡國當成祖國,形成新型的葡萄牙華人。
大多10歲以后到16、17歲來葡萄牙的孩子,在國內接受過初步教育,他們習慣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他們中很少有人說自己是葡萄牙人,對中華古國有著認同感。這類孩子來到葡萄牙之后,往往需要度過一個很艱難的語言適應過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其中一類孩子,是自我封閉,不愿學習,逃避學習,只有在網絡里找到自己的空間,成為一個虛度光陰的網迷,浪費了大好的學習時光,成為華人中的新新人類,這個群體隨著歲數的增長,較后只能做父輩所從事的職業。另一類孩子,會在葡萄牙學校學習過程掌握了葡萄牙語,由于語言的掌握,中國人的天資聰睿得到充分發揮,使得這部分孩子在葡萄牙同學中,越來越變得出類拔萃。
移民葡萄牙后,子女教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移民調查報告,葡萄牙是經合組織成員國中近十年來移民學生素質水平提高程度較高的國家,移民學生和本國學生在學業成績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研究表明,移民學生相比于本國學生在取得好成績方面面臨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移民的較初階段。葡萄牙也不例外。根據較近的移民調查,葡萄牙在移民教育方面的投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移民學生與本國學生的學業成績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該調查涵蓋了42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調查2015-2016學年的學生表現數據和以前的比較分析,較后得出結論:相比于本世紀初,2013-2014學年,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移民學生的學業性能有了明顯的改善。
調查顯示,移民學生的平均學業成績提高了2%,而葡萄牙學生的平均成績為1.6%。近年來,移民大學生升學率提高了72%。在2015-2016學年,移民學生占葡萄牙大學生人數的10.5%,約37000人,并在逐年增長。此外,葡萄牙獲得國外高等教育學位的人數逐年上升,增長率達到252%,人數從658提高到2315。
對于移民學生來說,語言是融入當地生活的首先步。正因為如此,在歐盟成員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針對移民而推出的本國語言學習課程,比如葡萄牙。葡萄牙對于移民并沒有像一些其他的歐盟國家一樣,有著嚴格的語言水平的限制,因為在葡萄牙當地有很多針對移民語言學習的培訓,這讓移民有了學習葡萄牙語的較佳途徑,也為移民們融入葡萄牙的生活打下基礎。所以關于葡萄牙移民語言問題,家長別擔心。